当我们在问"蛋仔派对宝宝作者是谁"时 到底在问什么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凌晨两点半盯着文档发呆,突然想起白天邻居家小孩抱着平板大喊"蛋仔派对"的场景。这游戏现在火得连楼下小卖部都在卖周边,但真要说出它的来龙去脉,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卡壳——包括我这个天天写游戏行业稿件的。

先说结论:网易的"亲儿子"

翻着去年采访网易时的录音笔记录,《蛋仔派对》确实是网易自研的嫡系项目。不过具体到"宝宝作者"这个说法就有意思了——游戏开发从来都是团队作战,非要找"亲爹妈"的话,得看核心创作团队。

根据游戏官网角落里的制作人员名单和行业媒体曝光的信息,主要创意负责人是网易互娱的张栋梁团队(不是唱歌那位)。这位老哥之前做过《阴阳师》的运营,特别擅长搞社区互动那套。但网易内部还有个冷知识:最初提出"蛋仔"概念的其实是他们的用户调研部门,据说灵感来自某次儿童焦点小组里,小朋友画出来的歪歪扭扭的蛋形涂鸦。

开发时间线那些事儿

  • 2020年Q3:立项内部代号"Project EGG"
  • 2021年3月:首次技术测试(画风完全不是现在这样)
  • 2022年5月27日:国服正式上线
  • 2023年1月:日活突破3000万(这个数据后来被写进网易财报)

记得去年和某大厂策划喝酒,他吐槽说网易这波操作特别"鸡贼"——明明早两年就储备了类似糖豆人的玩法,硬是等到竞品热度过去才放出完整版。不过这话也就私下说说,毕竟商业策略也是创作的一部分。

为什么总有人追问作者?

半夜翻玩家论坛发现个有趣现象:关于作者身份的讨论里,最高赞回答是"UGC地图创作者才是真爸爸"。这倒提醒了我,现在游戏里70%的热门地图都来自玩家自制,官方去年还搞了个"创作者分成计划"。

内容类型 官方占比 玩家占比
常规地图 100% 0%
特殊活动地图 85% 15%
创意工坊地图 3% 97%

咖啡喝到第三杯突然想通个事:大家执着于找作者,可能因为这游戏太人格化了。那些魔性的"蛋仔语"(比如"皮蛋别跑")、动不动就歪倒的物理引擎,都带着强烈的创作者性格痕迹——就像听周杰伦的歌永远知道是他写的。

藏在细节里的创作密码

凌晨四点翻出游戏更新日志,发现个彩蛋:2022年7月的版本突然加入了"拥抱"动作,后来才知道是主美女儿的主意。这小孩原型还成了游戏里的NPC"仔仔熊",在玩家社区里人气超高。

类似的私人印记还有很多:

  • 角色摔倒时弹出的"哎呀"语音是程序员的真实录音
  • 早期测试版加载界面的手写体来自策划的课堂笔记
  • 最受欢迎的"懒蛋蛋"皮肤其实是美术组加班时的自嘲

关于创作团队的冷知识

根据《2022中国休闲游戏报告》里提到的数据,蛋仔团队有个反行业常态的操作:策划组平均年龄28岁,但核心决策层都是35+的老江湖。这种组合意外地碰撞出了既童趣又老辣的风格——就像让幼儿园老师带着特种兵做手工。

去年广州游戏展遇到过他们的运营小哥,说最疯的时候团队分成两派:"萌系原教旨主义"(坚持所有角色必须圆润)和"邪典实验派"(想加入暗黑元素)。最后折中方案是万圣节特别活动,于是有了穿着吸血鬼斗篷还会脸红的蛋仔。

蛋仔派对宝宝作者是谁

写着写着天都亮了,小区里开始有晨跑的声音。突然觉得追问"作者是谁"本身就像在玩解谜游戏——当你以为找到主创名单就通关时,发现游戏里的每个彩蛋、每次更新、每张玩家地图都在重新定义"创作者"这个概念。或许这才是《蛋仔派对》最妙的设定:它让每个人都成了这个派对的一部分,包括此刻盯着黑眼圈敲键盘的我。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