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联网活动有哪些艺术和表演活动
广电联网活动里的艺术与表演:一场看得见的烟火气
最近常听朋友聊起,周末带孩子去广电大楼看演出成了新潮流。穿着汉服的小姑娘在AR水墨画前转圈圈,老大爷举着手机拍京剧直播直呼过瘾,这广电联网活动到底藏着多少新鲜玩法?咱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说。
一、老底子的新活法
广电系统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搬上了云端。上个月刚结束的“戏曲数字活化工程”,愣是把二十几个濒危剧种搬进了手机APP。陕西老腔的传承人张师傅现在逢人就说:“对着镜头吼一嗓子,天南海北都有人跟着学。”
- 经典重制:4K修复版《大闹天宫》在互动影院上线首周,观众能用手机给孙悟空换皮肤
- 非遗直播:每周三晚八点的“守艺直播间”,苏绣大师现场教网友打籽针
- 云端剧场:国家大剧院最新话剧支持多视角切换,想看主角还是配角全凭观众手指滑动
传统VS科技对比实录
项目 | 传统形式 | 联网形态 | 数据来源 |
戏曲传播 | 剧场演出≤500人/场 | 抖音专题页单日播放破亿 | 《2023中国戏曲数字化报告》 |
民乐教学 | 师徒面授3-5人/班 | 智能古筝APP用户超80万 | 中央音乐学院调研数据 |
二、会说话的显示屏
去年在杭州举办的“光影诗路”数字艺术展,直接把《富春山居图》变成了会流动的电子长卷。带着传感手环的观众,挥手就能让画中的渔夫撒网,这事儿听着玄乎,可去过的朋友都说“手指头动动就玩了大半天”。
这些黑科技你体验过吗
- 全息投影京剧《三岔口》,武生翻跟头带出流星特效
- VR书法教室能纠正握笔姿势,AI老师比私教还严格
- 在城市地标建筑玩沉浸式剧本杀,剧情推进全靠广电5G信号
三、老百姓的星光大道
听说朝阳社区的刘阿姨靠着广场舞直播成了社区红人,她领衔的“金秋舞蹈团”现在接商演都要排档期。广电的“百姓大舞台”专区真是捧红了不少草根明星:
- 农民工摇滚乐队通过演播室直通车上央视
- 小学生皮影戏社团作品登上学习强国首页
- 宠物才艺秀累计点击破千万,催生出宠物经纪新行当
傍晚路过广电中心,常能看到刚录完节目的阿姨们穿着演出服在台阶上自拍。她们鬓角还粘着舞台亮片,手机屏幕映着晚霞,那劲头儿比二十岁追星的小姑娘还鲜活。这大概就是科技与艺术最好的相遇方式——既能让阳春白雪触手可及,也能让市井烟火绽放新芽。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