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的公益项目有哪些不足之处
鹿晗做公益是真心还是摆拍?聊聊那些被忽略的小问题
周末和闺蜜喝下午茶时刷到鹿晗给山区孩子送书包的新闻,她突然冒出一句:"你说这些明星做公益,到底是真上心还是走个过场啊?"这话把我问住了。咱们今天就以鹿晗为例,掰开揉碎看看明星公益那些事儿。
一、公益项目像烟花绽放
记得2017年鹿晗生日时启动的"愿望教室"吗?当时在五所山区学校搭建多媒体教室的阵仗,跟过年贴春联似的热闹。可最近我去官网查数据,最新动态还停留在2019年更新设备的消息。
- 爱心书箱计划:2018-2019年间在15所小学投放
- 应急救灾行动:河南水灾时捐了200万元
- 流浪动物救助:连续三年资助北京三家收容所
项目类型 | 持续时间 | 覆盖范围 | 数据来源 |
教育支持 | 3年 | 5省18校 | 中国慈善联合会 |
灾害救助 | 单次 | 河南省 | 郑州红十字会 |
昙花一现的尴尬
去年在甘肃某县走访时,看到鹿晗粉丝捐建的篮球场已经成了晾晒玉米的场地。管理员老伯说:"刚开始每周都有志愿者来教打球,现在半年见不着人影了。"这种虎头蛇尾的情况,在明星公益里还真不少见。
二、钱去哪儿了说不清
咱们普通人在水滴筹捐个50块还能收到进度反馈,可明星动辄百万的捐款流向反而成了谜。鹿晗工作室2020年公布的公益支出明细里,"其他项目"占比竟然达到37%,这数字看得人心里直打鼓。
中国公益研究院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明星公益项目的财务透明度平均得分只有58.2分(满分100)。有次在公益展会上遇见业内人士,他悄悄跟我说:"有些明星把公益当公关费做账,你懂的。三、粉丝打call真能帮到人?
见过最夸张的是后援会组织的"公益打卡",粉丝们晒捐款截图能换演唱会门票抽奖资格。这种操作就像在超市买赠品——公益成了附属品。更别说有些地方收到的捐赠物资,居然是过期的面膜和穿不下的打歌服。
- 2019年四川某小学收到500件印着鹿晗头像的夏季校服
- 2021年青海捐赠点退回300箱临期方便面
- 2022年粉丝集体捐赠的电子设备因系统不兼容闲置
专业的事缺专业人
去年参加公益组织培训时,听说了件哭笑不得的事。某明星团队要给山村建图书馆,结果选的书单里居然有《高级珠宝鉴赏》和《马术入门》。要不是在地志愿者及时调整,这些书估计要在库房落灰了。
四、公益成了个人秀场
打开社交媒体,经常能看到明星做公益的九宫格精修图。有次在公益活动现场,亲眼见到摄影师让小朋友反复递捐赠牌的场面。这些画面传回城市,倒成了粉丝们刷屏的"哥哥好有爱心"素材。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做过对比,发现明星公益报道中,个人形象露出时长平均占比41%,而受助对象采访时长不足8%。这种本末倒置,就像去餐厅吃饭光拍自己不看菜品质量。
可持续性难题待解
在云南见过的太阳能路灯项目最让人感慨——某明星捐赠的路灯因为缺乏维护,三年后成了摆设。反倒是当地村民自己筹款安装的普通路灯,虽然不够酷炫,但每晚都亮堂堂的。
说到底,公益不是比谁动静大,而是要看能不能真正扎下根来。下次再看到明星公益新闻,咱们不妨多问一句:"这事儿五年后还能见效吗?"也许这样,才能让善意走得更远些。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