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烟花活动如何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建设?
大年三十晚上,我和邻居老李蹲在小区门口看烟花。他突然问我:"你说这烟花放得噼里啪啦的,跟咱们平时说的公平正义有啥关系?"我愣了一下,看着夜空中绽放的"民主法治"主题烟花秀,还真琢磨出点门道。
一、烟花映照下的机会均等
去年元旦,我家附近的滨江公园新增了12个免费烟花观赏区。市政部门提前三个月就在官网上挂出申请通道,我家五口人用身份证就能预约。这让我想起十年前,想看烟花得提前半天占位子,腿脚不便的老人根本挤不进人群。
- 2023年新增无障碍观景平台37处,配备志愿者协助特殊群体
- 全市设置平价烟花售卖点86个,价格比市场价低20%
- 外来务工人员通过"新市民服务系统"可领取电子观演券
项目 | 2018年 | 2023年 | 数据来源 |
免费观景区域 | 8个 | 58个 | 市文旅局年报 |
特殊群体服务点 | 2处 | 41处 | 残疾人联合会统计 |
二、规则透明化的民主实践
记得前年烟花燃放政策调整时,我在"市民议事厅"小程序投过票。当时有23万人参与讨论,最后形成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连烟花爆竹残渣回收时间都写得明明白白。
今年更是在每个社区设置了政策解读角,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拿着《节日活动管理手册》,用方言给大爷大妈讲解燃放规范。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规则,比贴在公告栏里的红头文件管用多了。
三、法治进程中的温情执法
去年跨年夜,我表弟在禁放区点了两个"窜天猴"。民警老张过来没急着开罚单,反而从口袋里掏出《安全燃放指南》,指着里面的漫画说:"小伙子你看,往前两条街就是指定燃放区,我开车送你过去怎么样?"
- 全市配备移动普法宣传车89辆
- 建立"首违不罚"教育机制,2023年警告教育占比68%
- 设立24小时法律咨询专线,解答燃放纠纷问题
四、监督机制里的全民参与
今年元旦我当上了"烟花监督员",手机里装着市政开发的巡查APP。上周五发现违规储存的烟花爆竹,拍照上传后两小时就收到处理反馈。这种"人人都是监督者"的体验,让我真切感受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监督渠道 | 2019年 | 2023年 | 信息来源 |
市民热线受理量 | 1200件 | 327件 | 12345年度报告 |
线上平台处理率 | 65% | 92% | 市政服务大数据 |
夜空中最后一场烟花秀开始的时候,老李的儿子举着棉花糖跑过来。孩子指着"法治中国"造型的烟花喊:"爸爸快看!那个像不像天平?"我们相视一笑,突然明白这些转瞬即逝的绚烂,原来早已把公平正义的种子,悄悄种在了下一代心里。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