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蛋仔派对和蛋糕图片:一场荒诞又真实的网络狂欢
凌晨两点半,我第N次在搜索框输入"野猪蛋仔派对蛋糕图片高清",屏幕蓝光刺得眼睛发酸。这组词莫名其妙火起来的时候,我正忙着给侄女挑生日蛋糕——结果现在满脑子都是野猪戴着派对帽在奶油里打滚的画面。
为什么这三个词会绑在一起?
这事儿得从去年冬天说起。某幼儿园老师把孩子们捏的橡皮泥野猪和蛋仔派对游戏角色堆在自制蛋糕上拍照,发在家长群后不知怎么被截图到了微博。那条配文"今日美术课作品:野猪蛋仔派对蛋糕"的帖子,突然就被游戏玩家和动物爱好者同时盯上了。
- 游戏党以为是什么新皮肤彩蛋
- 烘焙爱好者当成创意甜品教程
- 野生动物保护账号误以为是某种行为艺术
三波人吵吵嚷嚷互相@,最后发现是场乌龙。但"野猪蛋仔派对蛋糕"这个魔性组合就像502胶水,牢牢粘在了互联网记忆里。
真实存在的野猪蛋糕(真的能吃)
我翻遍全网发现,正经做这个的蛋糕师比想象中多。广州某工作室的订单本上就写着:"11月3日 - 野猪造型/蛋仔装饰/蓝莓夹心 - 王女士"。
地区 | 常见造型 | 价格区间 |
江浙沪 | 翻糖野猪+马卡龙蛋仔 | 388-688元 |
川渝地区 | 巧克力雕塑+辣椒装饰 | 198-398元 |
成都春熙路某店主跟我说:"有个男生每周都订迷你野猪纸杯蛋糕,说是要投喂给总抢他野怪的队友。"你看,人类的报复心连甜品都不放过。
自己动手的灾难现场
油管上有个播放量270万的视频,记录着素人挑战制作的全过程:
- 第1步:烤糊戚风蛋糕底(必然的)
- 第2步:把奶油抹成山体滑坡状
- 第3步:野猪鼻子用奥利奥粘了掉掉了粘
最后成品像被雷劈过的考拉,但弹幕全是"哈哈哈哈比原版更艺术"——互联网的宽容度在甜品领域总是格外高。
学术圈居然也有人研究这个
在《当代青年亚文化传播中的符号解构》论文里,作者把这种现象称为"无意义词团":当完全不相干的元素被强行组合,反而会激发集体创作欲。就像去年爆火的"恐龙扛狼",本质是场大型的群体行为艺术。
凌晨三点二十,我冰箱里的半块提拉米苏开始幻视成野猪侧脸。可能该睡了,但手指还是诚实地在Pinterest保存了第87张参考图——万一哪天失业了,说不定能去夜市摆摊卖"暴躁野猪熔岩蛋糕"呢。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